自然资源资产评估网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联系方式
400电话:400-898-0599
邮箱:zhonglinpinggu@163.com
电话:010-84195100

产业观察┃ 森林康养专家访谈系列文章(十二)

浏览数:43 

编者按

本期采访嘉宾杨围围女士,将从产业规划建设的专业人士角度,分析和解答如何实现森林康养资源、功能的外化,实现森林康养价值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利用,更好的对森林进行保护。

近日林业生态经济发展国家创新联盟(中林联智库)与北京和君咨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自然资源、健康产业领域的资源优势,在森林康养产业设计规划,健康产业品牌、资源导入、落地、持续运营,展开积极合作,助力地方森林康养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和君健康养老事业部成立于2014年,是和君集团行业专业事业部之一,致力于中国健康养老领域的产业纵深服务平台。

 

杨围围

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

和君康养事业部首席研究员

 

中林联智库:您如何看森林康养的产业前景?政策、规模体量、目前所处阶段等。

杨围围:我国森林康养从各个方面均处于初级阶段,不管是从政策还是从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

从政策来看,顶层层面有部分政策的出台,但整体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且缺少进行产业化促进的具体落地支持细则政策,使得政策层面的鼓励和引导,难以真正落实到社会资本的进入热情上。

从现有的森林康养类项目的开发和市场表现上,基本还是围绕一线、强二线等城市,即仅仅围绕客群所在地进行都市城郊型的休闲、旅游、游憩等功能开发,康养功能的挖掘极为初级。另一类依赖于天然优势森林资源的项目开发,也多围绕森林的自然和景观价值出发,与旅游休闲度假等相结合,康养功能也多缺少体系化、特色化、多维度的体现。

中林联智库:作为一个森林康养基地或者一个全域森林康养市/县,在项目规划设计初期,从产业角度,应该如何进行思考?哪些是必须进行考量的?

杨围围:从区域产业和项目规划的角度,应该着重关注如下几点:

一是本地化特色差异属性的深度挖掘:森林的康养价值,应该有着极强的属地化差异性,通过前期的测量认证,全面盘点属地化森林资源的区域性或者全国性差异,包括自然禀赋和人文历史两个方面,并在规划设计中最大化这种差异性,进行符号化、品牌化包装,并串联和融入到各类型的康养功能设计中;

二是康养业态的导入需具备客群针对性:康养产业漫无边界类型多样,针对不同特征人群有着不一样的康养功能配置,因此,森林康养目的地的规划设计,一定要明确自身所面向客群的圈层结构,哪些是核心主抓的市场人群,哪些是延展性人群,哪些是机会性人群,进而对应性的整理和定位自身康养业态的结构;

三是产业资源的导入与持续运营能力:不管前期如何规划和设计,后期的运营管理能力始终是森林康养类项目可以成功运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决定性环节,因此,需要关注康养产业的品牌资源与拥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市场品牌,进行资源的筛选、导入与淘洗更新。

中林联智库:森林康养作为大健康产业的一个分支,这个产业有哪些特性?是做森林康养必须了解和考虑的?

杨围围:大健康与其说是一个产业,不如说是一个产业集群,森林康养也是一样,从产业结构上涉及了一产、二产和三产的诸多领域,从医疗干预程度上涵盖了预防、保健、诊疗、康复等各个环节,从市场消费层面面向的是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相关需求。森林康养从类型来看,涉及到康养产业集群的各个领域,但从森林的特点以及对应的产业特征来看,主要集中在康养服务领域,再加上森林的特色性,森林康养整体呈现出自然康养元素依赖性、区域资源属地差异性、康养业态多元性、客户群体的复合性以及保护与开发的双重性等特征,因此森林康养的开发,绝对是多个自然与产业叠加、多元业态耦合、全生命康养功能集聚的综合型产业发展道路。

 

中林联智库:由林草主管部门牵头,国家四部委及地方部分省份的林草部门、卫健部门、民政部、中医药部门,都联合出台了相关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意见。但是从落地实践来看,卫生健康、中医药、民政养老部门,对森林康养这个新业态了解并不多,以您和健康、养老、民政部门的接触来看,他们对森林康养是否有了解?

杨围围:根据目前的了解,知道森林康养的重要意义,但如何做,怎么做,保护和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可能是各部门也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中林联智库:您怎样理解森林康养?从您的专业角度。

杨围围:森林康养,森林的自然康养元素是区别于市场上其他康养产业类型的根本属性,因此,森林本身康养元素的深度挖掘与利用,是森林康养最关键的环节。另外,森林康养的康养部分,除了以上所说的自然康养元素,我认为其最大的含义应该是在康养产业的附加和融合上,只有进行产业化、市场化的融合与叠加,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森林的康养价值,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在市场化、产业化的利用的进程中,更好的对森林进行保护。

中林联智库:目前全国已经有数百家森林康养基地,但普遍仍停留在低层次的低水平发展阶段,您对这些康养基地的核心价值(健康服务)打造、配套健康产业建设下一步工作,有哪些好的建议?能否给出2-3条实用可操作的建议?

杨围围:一是重点深挖森林的特色康养价值:森林的特色康养价值需要外化出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简单设施的堆砌上,如通过环境解说、环境教育等形式,将森林的空气、食品、药品、植被、地形等的康养功能进行外化,通过外化,强化用户对森林康养价值的全面认识,充分认识到森林与山地、海洋等不同自然资源康养价值之间的特色差异,引起全民对森林康养的认可与重视。

二是产业导入要突出康养的特色价值:森林禀赋上的产业导入,一定是与森林康养的差异性特点深度融合的,森林相关康养业态的植入,要分层,核心层围绕森林的特色康养元素展开,中间层围绕消费刚性和频次展开,外围层围绕消费功能性展开,从医养康护旅全方面突出康养的特色价值。

三是关注“1+1=1”,而非“1+1=2”:森林的康养元素,与康养业态的植入,要形成“1+1=1”的效果,两者要深度融合为一体,而不是森林是森林,产业是产业,最后两张皮,无法深度绑定和相互借力。

四是重视产业导入后的持续运营:对于森林康养基地等森林康养类项目,涉及到的康养业态比较多元,对相关落地运营方的品牌、落地性、持续运营能力,以及项目管理方的统筹管制、资源筛选、资源淘洗等能力要求较高,需要着重此部分相关机制和能力建设。

中林联智库:目前森林康养有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将森林康养纳入医保。从您对健康产业的理解,这条途径就目前这个阶段,是否可行?这是否是一条目前该阶段应该努力的方向;

杨围围:从德国等先行国家的经验来看,将森林康养功能纳入医保,是对应森林康养的医疗功能来说的,侧重于治疗功效,以配合医疗诊疗的疗养为主,是森林康养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鼓励森林康养价值深度挖掘的国家顶层举措。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森林康养却是另外一条路径,在国家顶层层面同样各种举措去鼓励和引导,主要包括森林疗养基地认证制度、森林浴基地评价标准、森林疗养师资格考试你制度等,这几个国家的森林康养相对于医疗与治疗价值,更加侧重于前医疗和后医疗阶段,即预防保健功能。

我国的森林康养到底走哪一条道路?是否将森林康养纳入医保,或者主要侧重预防保健等前医疗阶段进行引导,是需要斟酌的,但就目前这个阶段,个人认为与其说是森林康养纳入医保,就我国目前相关的顶层政策引导和市场实践情况,我国的森林康养更加偏向于日本和韩国的模式,现将功能重点放在预防、保健、康复和养生阶段,待制度体系及市场成熟后,可逐步与医保等制度接轨。

中林联智库:作为一家专业产业研究咨询公司,您怎样看林业主管部门应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哪些职能?

杨围围:从林业主管部门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中的职能来看,个人认为可以关注如下几点:

一是促进顶层产业引导政策体系的制定:目前森林相关保护性利用的政策体系较为完善,但关于森林康养价值的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却刚刚开始建立,缺少由上至下的顶层设计,主管部门应着重在森林康养市场化运作的政策引导、优惠补贴、标准建设、监管体系、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推动国家政府部门顶层政策体系的制定,从实际落地角度,全方位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森林康养产业化的运作中来。

二是森林康养标准评估体系建设:一个是森林康养价值的评定,包括空气康养元素、景观等级、植被等级、温泉等多元自然康养元素的官方鉴定与评级,通过评级将全国森林进行等级划分,进而找到最适合进行康养产业化运作的森林资源;二个是森林康养相关目的地的评级,如森林康养小镇、森林康养基地等,全面建立不同类型森林康养目的地的评级标准体系;三个是森林康养效果的鉴定与评级,即对特色森林康养的治疗、保健、康复、疗养等功能价值进行测评,完善森林康养价值的最大化、特色化构建机制。

三是多部门联合推动多元化产业融合互动:如与卫健部门联合,进行森林医养价值的挖掘,与中医药相关部门联合,推进森林中草药、中医疗养价值的产业化,与民政等部门联合,促进森林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医康养护游多重价值。多部门联合,以森林康养产业化为目标,全面促进产业融合式发展。